當前位置:卡提諾小說 > 曆史 > 逍遙小軍侯 > 103 波瀾再起
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

逍遙小軍侯 103 波瀾再起
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-

[]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王府管家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,歎道:“此事的確棘手!”

“先是江州五大義倉貯存的糧食被搬空,緊接著就是洪災爆發,災民遍地。此二件事好巧不巧,正好先後發生……難!”王府管家苦笑搖頭。

祝修遠和董誠兩人目光灼灼,依舊靜靜看著王府管家。

“也罷,災民之事,事關江州局勢。老夫也不想王爺領兵出征在外之時,大本營卻亂成一鍋粥。”

王府管家說著,已經從椅子上站了起來。

祝修遠董誠,以及董漱玉三人也跟著起身。

“祝公子。”王府管家臉上覆現一絲笑容,先看了眼祝修遠,再瞅了瞅董誠,叫道:“董參軍。”

分彆看了兩人一眼後,王府管家接著說:“如今看來,此事的解決之法,似乎也隻有打開官倉放糧一途了。走吧,老夫親自去見一見那江州刺史,相信有王爺的名譽作保,定然可以打開那官倉。”

等的就是這句話。

祝修遠和董誠狂喜,拱手道:“如此就多謝管家多謝王爺了!”

“事不宜遲,我們這就出發吧!”

“好,管家先請……”

……

董誠祝修遠,帶著王府管家再次出門了。

此時,天邊已經擦黑,然而暴雨依舊,傍晚的風雨格外寒冷。

董漱玉身形消瘦,倚靠著董府大門,目送祝修遠三人的馬車緩緩駛離,待馬車轉過一個街角,徹底消失不見之後,董漱玉方纔折返回來。

她來到後廳,瞧著除了她之外,空無一人的廳堂,董漱玉心中有所觸動。

往常這個時候,是董家人聚在一起用晚膳的時間。

可現在爹爹和祝修遠奔波在外,一時半會兒應該回不來。

妹妹董淑貞目前還處在“禁足”階段,不能離開她自己的房間。

“大小姐,晚膳已經備好……”

一位丫鬟按時進入後廳,一句話剛說到一半,她瞧了眼除了董漱玉之外空無一人的後廳,這句話就卡在喉嚨裡,再也說不下去了。

董漱玉回過神來,也不去瞧這位丫鬟,隻淡淡吩咐道:“且先等一等吧,吩咐庖廚整治一桌好酒好菜,不過要稍晚些,具體時間等我吩咐。”

“是,大小姐……”

丫鬟的了令,忙躬身退下。

董漱玉也離開後廳,在後廳外會和了丫鬟春雪和冬梅之後,三人蓮步款款的來到了東院。

此時,董漱玉十分想找個人說說話,而這個人,目前來看,也就隻能是妹妹董淑貞了。

……

……

話說祝修遠董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,冒著瓢潑大雨來到江州州衙,一路通行無阻,三人很快就見到了江州刺史大人方塘。

正巧,江州長史花朝仕,還有江州司馬萬謙也在。

地點也是在衙門後堂……

按理說,此時衙門早已下值,方塘花朝仕萬謙都不應該逗留在此。

並且看他們三個的樣子,似乎是在這裡商量什麼見不得人的陰謀,處處透著古怪。

董誠祝修遠,還有王府管家三人心中都是一動,暗暗猜測方塘三人逗留在此,久不歸家,究竟所為何事?

“管家!哎呀,管家大駕光臨,下官應當出門迎接纔是,失禮,失禮啊!”

方塘乍見王府管家之後,立即從座位上蹦了起來,拱著手快步迎了過來,滿臉笑容,並客氣道:“管家請上座!”

花朝仕和萬謙也上前見禮,姿態擺得十分低。

接著董誠祝修遠又分彆與方塘等人敘禮。

一團和氣。

“刺史大人客氣,上座就不必了。”

王府管家笑嗬嗬,當先在花朝仕的座位上坐了下來。

方塘等人陪著笑,寒暄一番,也紛紛按身份高低落座。

“不知管家冒雨到訪本衙,所為何事?是王爺留下了什麼吩咐嗎?”

方塘隱晦的瞧了董誠一眼,臉上帶笑,對王府管家拱手問道。

王府管家並未搭話,隻端著滾燙的茶杯,暖著一雙手,似乎並未聽見方塘的問話。

董誠立即起身說道:“刺史大人,下官和管家乃是為了受災的災民而來,並非王爺有什麼吩咐。”

“哦,原來如此……”方塘點了點頭。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彼此對視一眼,微微色變。

實際上,經過今天一天的努力,州兵衙役們已經聚攏了數百的災民,就安置在城中的城隍廟。

兩三天的時間以內,這批災民不會為吃喝而發愁。

因為此次江州城的救災行動中,並非隻有江州衙門一家在忙活,實際上還有一個衙門也加入了其中潯陽縣衙。

潯陽縣縣衙就在江州城中,縣衙距州衙不遠,用雙腳走的話,隻需半刻鐘。

江州州衙和潯陽縣衙的倉庫中,還存有一些應急糧,目前那幾百災民吃的就是這批應急糧。

隻不過應急糧數量本就不多,加之災民又太多,應急糧很快就會耗光。

這才一天的時間而已,就聚攏數百災民了,等明天過去之後,災民的數量估計會上千。

……

方塘花朝仕萬謙三人微微色變之後,心中又開始擔憂

鄱陽王府的管家竟然不顧身份,親自陪著董誠走一趟衙門……這是準備以鄱陽王府的威名嚇唬他們嗎?

在方塘和花朝仕製定的計劃中,並未將鄱陽王府考慮進去。

但是如今看來,董誠似乎攀上了鄱陽王府的關係,竟能請動鄱陽王府的管家。

這為整個計劃增添了一個難以控製的變數。

這就有點難辦了。

很明顯,王府管家就是為了官倉之糧而來的。

而官倉之糧,恰好就是他們算計董誠的第一步。

花朝仕和萬謙哥倆又對視一眼,萬謙從花朝仕眼神中解讀出一種“不妙”的神色,似乎在說:“看來死守官倉之計行不通了。”

花朝仕和萬謙再次對視一眼,接著一起搖頭。

鄱陽王府,在鄱陽湖周邊的江州洪州饒州三州之地,有著超然的地位。

儘管鄱陽王主要掌管的是軍事,具體來說,是鄱陽湖周邊三州的兵防事宜。

對各州政事一般不插手。

-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