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卡提諾小說 > 曆史 > 逍遙小軍侯 > 171 宮中來使
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

逍遙小軍侯 171 宮中來使
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-

[]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這兩天在考慮合併章節的事,每天更四章可能合併成每天更兩章

“好!”劉叔寶立即敗下陣來,咳嗽一聲清理了一下嗓子,然後對外麵的小太監吩咐道:“送進來吧!”

那小太監的了令,推門而入,躬身送來一份奏章。

尤麗華接過了,然後吩咐小太監退下。

小太監立即躬身退下,並帶上了房門。

那張紫檀木打造的矮塌上,劉叔寶又躺在上麵了,以手支頭,半咪著兩眼,極為舒適。

尤麗華自動縮過去,半靠在劉叔寶懷中。

劉叔寶的手自然環住她那水蛇般的腰肢,嘴角不覺已經戳上一抹微笑。

尤麗華展開奏章,快速翻看起來。

不多時,尤麗華忽然發出一聲驚訝的:“咦?!”

劉叔寶隨口問道:“愛妃怎麼了,那楊老頭說什麼了?”

尤麗華滿麵驚訝,聽見劉叔寶的問話後,她纔將視線從奏章上移開。

微微側仰頭,瞧著劉叔寶,麵上的驚訝之色不減反增,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裡說,江南西道宣州東至縣江州彭澤縣等地的百姓,已經悉數感染瘟疫而亡,倖存者隻有寥寥幾百人……”

劉叔寶臉上的微笑稍減,但並未全部消失,“正常啊,在那種瘟疫爆發的情況下,有誰能夠倖免於難呢?”

“可是陛下,楊廷玉楊老在奏章中又說,那江州……”

“江州應該空無一人了吧?”

“不,江州還有二十多萬倖存百姓!”

“什麼!”劉叔寶無比驚訝,微咪的兩眼頓時瞪圓,“還倖存二十多萬百姓,這……這不可能吧,據朕所知,那江州不是正處在瘟疫爆發的中心地帶麼?”

劉叔寶臉色逐漸轉冷,哼道:“那楊老兒怕不是想撈功勞想瘋了吧,竟編造出這等荒誕理由,真當朕是那無能昏君麼?哼!”

“陛下息怒!”尤麗華忙勸慰。

劉叔寶瞧向尤麗華,臉上的冷色頓時消失,笑道:“那楊老頭後麵怎麼說?”

“楊廷玉楊老說……”

尤麗華娓娓道來,將祝修遠與董誠的功勞講述一通。

特彆是祝修遠貢獻瘟疫防治之法的功勞,以及董誠擔起重任,帶領江州百姓戰勝瘟疫的功勞。

其實尤麗華在看見“祝修遠”三個字的時候,她心中微微動了一動。

上次鄱陽王進獻新茶一事,她就派人暗中打探過祝修遠此人的情況。

據那次打探的訊息來看,祝修遠弄出新茶,也是偶然為之,因為之前的祝修遠太普通了,就一鄉野農夫,乏善可陳。

因此,尤麗華逐漸忘記了此事。

卻冇想到,這祝修遠竟又在這場罕見的瘟疫之災中嶄露頭角,以瘟疫防治之法,挽救了二十多萬百姓的性命……

劉叔寶聽罷後,也是十足震驚,問道:“那瘟疫防治之法果真有用?”

“陛下,楊廷玉楊老,還有鄱陽王等,親眼所見,而且江州二十萬百姓就在城中,臣妾想……應該是真的?”

劉叔寶稍稍點頭,忽又問:“愛妃剛纔說,那瘟疫防治之法是誰弄出來的來著?”

“陛下,是江州祝修遠。”

“祝修遠?這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”

“陛下,您醒酒之時愛喝的醒酒茶,就出自此人之手。”

“哦,對對,朕想起來了!祝修遠此人還真是一個人才,他的新茶朕可是愛喝得緊,如今又弄出一個瘟疫防治之法……對了,楊老頭不是說要將瘟疫防治之法推廣天下麼?”

“的確有說過。”

“嗯……這樣吧,朕先見一見此人……愛妃,派個人去江州傳召祝修遠,順便打探江州虛實。”劉叔寶最後吩咐道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“哈哈,好了愛妃師父,既然此事已了,我們……”

……

翌日。

江州。

距那場暴雨洪災長江水位暴漲威脅瘟疫之災,已經過去半月有餘。

暴雨洪災早就已經停止,長江水位也於前兩日恢複正常,江麵波平浪靜,已經可以行船了。

江州碼頭也已修整完畢。

當日下午,一艘官船沿著長江逆流而上,從潤州方向來,停靠在江州碼頭。

船中之人乃是一位小太監。

這就是尤麗華派來傳召祝修遠入宮麵聖,並暗中打探江州虛實的使者了。

宮裡來人,碼頭之人自然不敢怠慢,立即派人去州衙通知新上任的董誠董刺史大人。

董誠自升任刺史之後,就從錄事參軍簽押房搬到了刺史值房。祝修遠也從倉曹搬到了司馬簽押房。

另外,潯陽縣縣令李林洲,已經是州衙的長史大人了。

通過這件事,祝修遠方纔知道,原來當下流行著一種名為“征辟”的選官方式。

所謂“征辟”,就是長官推舉某某人做自己的下屬。

這種選官方式極易造成任人唯親的負麵影響,比如這長史李林洲,其實就是董誠的妹夫,董淑貞小姨的丈夫。

所以,“征辟”在後世已經被廢除。

自唐代始,科舉逐漸成了選官的主要途徑。

也是唯一的正途。

但是就當下來說,陳國根本就冇有科舉製度……這也是祝修遠後來才知道的。

至於董誠原來的錄事參軍職位,則交給了原六曹參軍事中的一位,算是董誠的心腹。

刺史值房。

江州刺史董誠,召集了江州長史李林洲,江州司馬祝修遠,另外還有錄事參軍等,一同商議江州災後重建工作。

整個商議的過程中,值房中的氣氛始終非常和諧,冇有任何勾心鬥角。

江州如今這“一屆班子”與上“一屆班子”相比,簡直天差地彆。

長史李林洲,是董誠的妹夫,司馬祝修遠,是董誠的女婿,至於錄事參軍,則是董誠的心腹。

董誠這就是任人唯親了……當然,江州的情況屬於特例,因為董誠是大功臣嘛,在其餘州縣,絕不可能發生如此“任人唯親”的情況。

眾人正商議間,忽有衙役來報,說江州碼頭上來了一艘官船,船上還有一個小太監,是宮裡來的,要見董誠和祝修遠。

董誠聞言立即站了起來,仔細確認後,立即就帶著包括祝修遠在內的州衙眾官一起出發,前往碼頭迎接宮中來使。

-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